为更好地迎接新中国成立75周年,切实提高文化馆党员干部的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,4月26日,东城区文化馆党支部、工会联合组织全体党员、工会会员前往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建筑开展“打卡副中心人文新景观 感受运河水畔京韵文化”主题党日活动。通过实地参观、沉浸式体验、交流互动等多个环节,聚焦副中心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趋势。
北京艺术中心、北京城市图书馆、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三大文化建筑彼此相邻而建,是城市副中心标志性文化设施。首先大家来到了被称为“文化粮仓”的北京艺术中心进行参观。在讲解员的专业介绍下,大家深入感受到北京艺术中心的“科技性”与“现代性”。艺术中心每一处都有着精密的声音设计,观众厅内的空间曲线、建筑材质都进行了周密考虑,展示了“艺术+科技”的最新融合成果。在艺术普及方面,讲解员介绍到,艺术中心还会推出艺术教育等惠民活动,艺术周和艺术节的形式也将是未来打造的一条品牌线,同时,为了年轻化现代化的受众群体,也会引进一些年轻人更喜欢的流行、爵士等音乐元素,再通过音乐剧、沉浸式演出等当下热门的艺术形式,多空间多场景的布局,打造一个多元开放、充满活力的艺术生态环境。
随后,大家来到被誉为“森林书苑”的北京城市图书馆,馆内建有世界最大的单体图书馆阅览室、国内藏量最大的智能化立体书库、国内第一家综合性非遗文献阅览空间等特色资源主题馆。该图书馆的设计理念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符号“赤印”,依据山形而设计的阶梯阅读区视野开阔,坐席充裕,总建筑面积约7.5万平方米,分为地上3层、地下1层,藏书能力达800万册,阅览座席约2400个,包括开放阅读区、少年儿童馆、非遗文献馆、古籍文献馆、艺术文献馆以及元宇宙图书馆、24小时图书馆、休闲服务区、文化交流区等服务空间。在这里,大家不仅看到了能够全自动化检索配送书籍的立体书库,还和鲁迅、小朋友、机器人三个不同的AI形象进行了交流互动。充分感受到北京城市图书馆融合文化传承与科技创新,极大地满足了群众学习知识、感知艺术、体验创新的多维文化需求,为读者打造了“临山间 于树下 勤阅览”的美妙阅读空间。
最后,大家走进了有着“运河之舟”之称的北京大运河博物馆进行参观。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以“京运龙印、风帆舟楫、绵延水纹”为核心图形元素,多义共生,整体设计理念来源于船舶、风帆和水浪三个元素,千帆阅尽、运河汤汤,以“运”字为核心,加强千年运河文化品牌的形象传播,向世界讲好大运河故事。通过博物馆丰富的史料文物,全面还原了大运河的历史发展变迁。
通过本次活动,大家充分感受到大运河是流动的文化,了解到了最新的文化趋势和市场动态,拓宽视野,感受了副中心浓重的文化气息和丰富的文化发展机遇。看到了大运河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,“三大文化建筑”作为大运河文化带上的现代化公共文化设施,实现了现代文明与运河文化的碰撞,成为展示中华文化自信、推进文明交流互鉴、建设全国文化中心的重要窗口和新动力源。文化馆也将在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进程中,坚持“以人民为中心”的发展理念,深入挖掘东城区的历史文化内涵,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东城新篇章!